一位年長步行者暴走得很輕鬆
  文/羊城晚報記者 黃玉傑
  圖/羊城晚報記者 黃玉傑 通訊員 梁志華 劉亮桂
  有一群愛心人士,他們在剛過去的一個周末,身體力行完成一項6小時內徒步33公里、從惠州到深圳的“暴走行動”,期望以“暴走”的行動力吸引註意力,籌集愛心款項,支持內地貧困學童助學事業以及鄉村小學“幸福廚房”的項目建設。
  圈內自發“公益暴走”
  這次“暴走行動”的發起人是一位香港的公益人士——球哥。球哥早已退休,但仍精力充沛,早年報名進入廣東救援輔助隊香港協會,全身心投入做公益。
  上個月,恰逢東江縱隊成立70周年,早就從父輩那聽說東江縱隊“威水史”的球哥主動找到了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商量能否在東江縱隊當年英勇抗擊日本侵華戰爭的“秘密大營救”行動路線上,發起一次“公益暴走”,希望通過徒步完成一段遠距離健行,籌措善款,支持“暴走”路線上的貧困學童公益助學以及鄉村小學“幸福廚房”項目建設。
  沒想到,球哥的想法與廣東青基會一拍即合。2013年12月中旬,雙方通過各自的圈子開始召集愛心步行者。至上月底,活動就已召集了近兩百名來自香港及內地的東江縱隊革命者後人、愛心步行者,還有一批熱心市民和青年志願者。
  至此,“暴走”隊伍正式成行,隊伍於1月10日、11日兩天,分兩個時段,徒步環繞惠州紅花湖完成一段18公里長的環湖綠道行以及深圳大鵬半島一段15公里長的海邊綠道行。每位參與“暴走”的步行者,除了要自行支付自己出行的衣食住所有費用,還要每人為活動捐贈100元,並事後發動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為自己“暴走”的行動力募資。
  最年長者已逾八旬
  1月10日、11日,羊城晚報記者也參與到這次的“暴走行動”中。記者“入編”後發現,絕大多數的步行者竟然像球哥那樣,早已超過了退休的年齡。來自香港的一位愛心步行者,已是85歲高齡。
  不過,在本次“暴走行動”中,最特別的一位步行者要數碧眼銀髮的美國人大衛。大衛雖是一位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他的父親是當年與東江縱隊有著深厚淵源的太平洋盟軍戰士。
  大衛告訴記者,當年父親克爾中尉以美國飛行員的身份,參與太平洋盟軍作戰、執行轟炸日軍占領的香港啟德機場,卻遭到日軍敵機襲擊,被迫棄機跳傘。待降落後,日軍還繼續派遣部隊搜索克爾中尉。大衛稱,父親當時已是身負重傷,並沒有食物,就在生命最危難的時刻遇到東江縱隊,被戰士救起,還得到了食物與救治。
  在大衛看來,從他的父輩開始,他和他的家人,都跟東江縱隊、跟中國緊密聯繫在一起。當聽說這次“公益暴走”是重走東江縱隊當年絕密大營救的行動路線,大衛毫不猶豫地從北京奔赴到廣東。
  公益觀點
  內地公益暴走 尚有成長空間
  “暴走勸募”,雖不是當前內地最主流的公益模式,卻是近幾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公益模式。
  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廣東省希望工程服務中心主任林喬林日前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事實上內地由主流公益隊伍發起“公益暴走”,也僅僅是2011年才有的事,發展歷程不算久,但足以看到成效。
  不過,林喬林認為,目前內地的“公益暴走”尚待發展。林喬林以在香港本土連續舉辦19屆的“行路上廣州”活動為例——同樣是“公益暴走”,“行路上廣州”早在20年前就已經在香港發起。這是一個召集香港同胞逢每年的大年初三,就出發步行到廣州,以此“暴走”方式在朋友圈內勸募,支持內地慈善事業。
  每年,“行路上廣州”都能吸引各階層包括公務員、企業家、老人、小孩甚至帶病的市民參與,每年參加的人數都有一兩百人,一屆籌得的愛心款項最多能達到兩百多萬元。
  “內地人尚不適應這樣的公益模式。有的人會認為做慈善、做公益就是貴族行為,必須得出大錢資助某個項目,而並非要如此身體力行、花力氣的。因此,從這幾年內地發起的一些‘暴走勸募’看來,‘公益暴走’或許能有高眼球度,卻一直是低成效。”林喬林說。
  不過,林喬林對“暴走勸募”這種公益模式還是抱以積極的態度。林喬林認為,“暴走勸募”從本質上看其實還是一種良性發展的公益行為,相信隨著這種公益模式的發展、成熟,有望形成一種主流的公益方式。
  ?編輯: 何平  (原標題:兩百粵港"walker"用腳步丈量公益 籌集愛心款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63riiwi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