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Hi,有人在嗎?”昨日上午8點49分,一句普通問候在微博上引起網友極大關註,短短1個小時,它被轉發34448次,評論2ssd固態硬碟測試4288次——因為這是“@月球車玉兔”在時隔19天后首次發聲。
  1月25日,玉兔號故障。“@月球車玉兔”通過微博宣佈“啊……我壞掉了”,玉兔號被網友們稱作“用生命在賣萌”,其命運牽動人心,就裝潢連美國宇航局也在其中文官微寫悼詞:“玉兔本來就屬於月球,現在算是到家了”。但令人欣喜的是,玉兔如今全面蘇醒了,“@月球車玉兔”還發出問候微博。
  儘管還不知道是誰在替玉兔發聲,“@月球車玉兔”是否是月球上萬利多製冰機那隻“玉兔”的官微,也不確定。但是,“玉兔賣萌”已經是科學傳播的一個創新。當擬人、微博和實時直播結合在一起時,就不僅有情節和故事,還有情感和同步,科學再也不是深奧難懂的深沉面孔,而是寓於接地氣傳播中。
  通過這個以玉兔“第一人稱”發佈的微博,人們不僅知道玉兔在乾什麼,還知道了玉兔探月原理和為何要探月。如玉兔登月之際,就在微博貼出自己的玉照,還發佈了《一隻月球車的自我修養》,稱“本兔的‘三維’是:高1米1,長1米5,寬1米。體重……(咳咳)140公斤……既然是關鍵字廣告奔月,首先我得有一對翅膀……不過不是用來飛,是用來獲取和保存太陽能的電池帆板”。
  在對話、戲謔甚至自我揶揄間讓公眾瞭解玉兔,也科普其如何執行探月任務,這遠比鼎曜製冰機嫦娥奔月的故事更吸引人。毫無疑問,“玉兔賣萌”式傳播策略,刷新了公眾的既有認知——它對網絡表達體式的拿捏、對網民“嗨”點的深諳,都讓這種傳播充滿開放性、去政治化色彩和娛樂精神。正因如此,當玉兔號遇麻煩,網民沒有奚落,而是牽念掛懷,這也消解了它因故障衍生的尷尬。而今,玉兔趕在情人節暨元宵節前“滿血複活”,也讓網民喜大普奔。
  從“玉兔日誌”曝光,到玉兔賣萌,別具新意的傳播策略,找到大眾嗨點,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社會效果了。
  □張田勘(學者)
  相關報道見A04版  (原標題:玉兔賣萌,科學傳播找到大眾嗨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63riiwi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